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24日說,他將于下周向北京派出一個由他的高級經濟顧問組成的代表團,他表示,“我們有達成交易的很大可能性”。特朗普說,財長姆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是這個高級代表團的成員,但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說,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也將一并來華。
這是迄今華盛頓發(fā)出的希望通過談判解決中美貿易糾紛的最明確信息。這些糾紛已被世界媒體廣泛稱為“中美貿易戰(zhàn)”,嚴重影響了中美關系,打擊了全球經濟信心。
21日姆努欽曾向記者透露了他將前往北京磋商,新消息展示了更加龐大的美方磋商團隊。它讓人看到,美方想談判解決兩國貿易糾紛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
目前美國對華加征鋼鋁關稅以及中方加征豬肉、蘋果、葡萄酒等美國產品的關稅都已生效,雙方還各自宣布了準備加征對方各500億美元產品關稅的清單。美方進一步威脅考慮再加征中國10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中國誓言將“奉陪到底”。貿易戰(zhàn)給中美兩國商界都帶來不安。 不過美國上述代表團下周來華,不意味著中美貿易沖突必然畫上句號。雙方談崩的可能性嚴重存在。
這主要是因為,美方對中美貿易形勢的認識是錯誤的,他們把雙方互利的貿易看成中國對美“貿易侵略”,以一種國際上不認同的利益計算方式得出美國“吃了大虧”的結論。他們還存在中美高層可以任意調動兩國民間貿易格局的不切實際想法,以為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可以用行政方式想減多少就減多少。
美國的經濟結構和貿易結構都存在問題,比如美國人的儲蓄率太低,美元過于堅挺,美國對高科技產品的對外出口管制太嚴,美國生產的日用品缺少國際市場競爭力等等。美國需要進行改革,但白宮卻希望世界各國為美國的問題埋單,做存在問題的美國經濟的溫順舞伴。
白宮深知壓美國國內進行改革是很難的,開放高科技產品出口又舍不得,它覺得利用美國實力壓世界上的貿易伙伴讓步相對最容易,所以近來強力推動貿易大棒政策,這是中美貿易沖突嚴重升級的根源。
外部的一些合理要求,中國是能聽得進去的。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進一步對外開放、放寬市場準入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都是大勢所趨,它們對中國自己也是有利的。習主席在博鰲論壇宣布一系列重大開放措施,就是中國進一步敞開國門的戰(zhàn)略之舉。
但是對于美方不合理的貿易要求,如:它想通過阻止中國科技進步來確保自己不受競爭困擾的思維,中國決不會予以遷就。中國有在尊重知識產權基礎上發(fā)展本國高科技產業(yè)的權利,也有通過公平交易從外界購買知識產權的權利。美方不能試圖對中國進行高科技圍堵,更不能為達此目的對中國高科技產業(yè)進行違反基本貿易規(guī)則的刁難和打擊。
由于美方思考問題的方式就不顧公平準則,過于以自我利益為中心,而且高度信奉大棒的效力,中國必須做好兩國貿易沖突得不到很快解決的長期斗爭準備。我們不想打貿易戰(zhàn),但不怕打貿易戰(zhàn),這個原則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歡迎美國代表團來華磋商,相信中方的態(tài)度也將很認真。與此同時,我們也無需抱什么幻想,談得好固然好,談不成也沒什么。對于中美貿易沖突有可能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出現,中國社會已經有了相當的心理準備。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會為維護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而決定怎么做,無論情況什么樣,絕大多數國人都將與國家站在一起,義無反顧。